基數一大,天才便多。
有什麼特殊情況,特殊體質,總能為後人記錄下來,不斷修補,完善,不斷地推陳出新,最佳化迭代,好比昔日血關尚有危險,凝血丹、換血丹一出,幾乎百分百的成功率。
哪像眼下,無人狩虎有三條蒼龍,食氣時會出什麼意外,變化出什麼,梁渠全憑自己摸索。
相反。
古法修行者少,縱有優勢,也會一點點的在龐大基礎的推演下丟掉簇擁者。
基數小,天才少。
大層面“計算力”不足,一千年不見得更新一次。
“我的三條蒼龍會變作什麼?大威天龍?飛龍在天?龍庭仙島?”
梁渠琢磨。
奔馬不變,狼煙始不同。
得益於應龍紋的非凡變化,能不能開創出一個特殊的修行體系,稱宗做祖?
非為異想天開。
境界越高,對武學的體會愈深,許多東西可以先上車再補票,反向解析。
例如周遊六虛,川主三層垂青、狩虎圓滿的梁渠完全可以憑此撰寫出一門下乘上等乃至中乘中等的身法武學。
真成功。
今後沒有“雲海天宮”,只有“大威天龍”,世間修行者莫不推崇一句梁祖。
楊師武館旦夕之間變作天下武學聖地,八個師兄師姐全能單開一頁史書。
其中胡師兄、徐子帥教過“梁祖”拳腳棍棒,恩准單開一冊列傳,把徐師兄小時候尿床的事也寫上去。
咳。
扯遠了。
做到那一步,起碼把川主垂青再往上提個兩層級。
對武學功法的理解拔高一個維度。
“師父再講一講構建神通吧,食氣之後會發生什麼?”
“食氣是一個相互消磨過程,一點點攝取,一點點構築天宮,期間如行走於茫茫雲霧之上,用雙手壘出宮殿,疲憊之餘更多迷茫……”
……
淮安縣內守水壩的幾日。
梁渠天天往楊東雄身邊跑,讓師父把同一件事反覆說上兩三遍。
過程有點像審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