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九章 少年 (1 / 3)

重生於康熙末年重生於康熙末年第二百七十九章少年

平凡文學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天上晴朗無雲,蔚藍蔚藍的。路上積雪漸漸消融,顯得潮溼泥濘,雖然氣候還沒怎麼轉暖,但是大風颳過,已沒有冬日的冷冽。

道臺府斜對過的粥棚,過了今日,便要收了。雖然還有些老幼婦孺在這邊喝粥,但是也沒什麼了擔心的。這邊的粥棚收了後,他們可以往普濟堂去。

或許是上行下效的緣故,既然曹這位道臺大人為人“仁善”,那城裡的官商富戶為了投其所好,這幾個月的善事沒少做。普濟堂那邊的米糧,亦比往年富裕許多,有的時候偶爾還能吃頓白麵餑餑。

過了午時,幾個在粥棚打雜的小廝抱了柴禾來,準備米水下鍋。就見道臺府那邊出來兩個半大丫頭,正是這些日子老在這邊做幫手的烏恩與小核桃。

她們每人提了個柳籃,笑嘻嘻地往粥棚走來。

“小核桃,拿了啥物什?”待兩人走近,留著這邊粥棚照看的一個媳婦子略帶好奇地問道。

小核桃將柳籃擱在灶臺上,笑著回說:“高嫂子,是奶奶打傳送來的,廚房那頭剛包好的元宵。奶奶說了,今兒過節呢,叫大家都吃上一口才好。”

高嫂子將柳籃上遮住的布掀開,看到下面圓滾滾的湯圓,笑著說:“個頭怪大的,都趕上雞子兒了,咱們府裡下晌飯也是這個?”

小核桃回道:“只是比這些個頭小些,上房那邊弄了幾樣精細餡料,其他的都是芝麻與豆沙兩種餡兒。”

烏恩往左右兩個棚子都看了,現下等著喝粥的人有三四十人,還有些人往這邊趕。按照往常的人數算,五、六十人是有的。這兩個小柳籃子看著不大。但卻總共是裝了一百多隻元宵,差不多能夠一人攤上兩個。

等粥棚這邊的元宵出鍋,道臺府內宅廚房裡地元宵也滾鍋了。錢康家的叫人裝了食盒,帶了兩個小丫頭,連帶著下晌飯一塊,往上房送來。

曹已經打前衙回來,坐在炕上哄五兒說話。想著昨兒收到的家書。曉得等三、四月天色暖和了,兆佳氏要打發人來接五兒回去。他心裡有些捨不得。

這個堂妹身世可憐,初瑜這般疼她,若是留在這邊府裡,當個女兒照看,也是好的。不過,是李氏來信親自提起,曹也不好說什麼。

初瑜打炕尾的櫃子裡拿出了只小盒子。開啟後,裡面絨布上,是對小號的絞絲銀鐲子,都掛著小鈴鐺,看著極是精巧。

明兒十六,是五兒的生辰,想來這些是給五兒準備地禮物。

見初瑜臉上露出不捨之色,曹勸道:“總要進了三月才來人呢,你若實在捨不得,咱們給母親去信說說看!”

初瑜搖搖頭。說道:“瞧額駙說的,五兒又不是小貓小狗,要看我們捨得捨不得地!跟著嫡母,也算是正經。就是兄長手足,也要在一起方能感情親厚些。要不,往後又是一個三妹妹,心裡總是有些不自在。”

曹拿著小鐲子在五兒眼前晃了晃,只聽銀鈴響動。煞是清脆。

五兒揮著小手,嘴裡“咯咯”的笑著,來抓曹手中的鐲子。

曹卻不給她,待她要抓著,就抬了胳膊。將鐲子移開。見曹一直不給她。五兒有些急了,轉頭看向初瑜。開口喚道:“媽媽,媽媽!”嘴一咧,就要哭出來。

“額駙……”初瑜嗔怪著,從曹手中要了鐲子,而後坐在炕邊,給五兒套在手腕上。

隨著五兒的小胳膊晃來晃去,滿屋子的銀鈴聲響,高興得她“咯咯”的笑個不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