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選手的英雄熟練度是靠努力而來,一段時間不練就會生疏,虛浮不堪。
葉天可是靠著系統提升,一步一個腳印,紮實無比。
兩者相較,高下立判。
小炮初始攻擊距離是525,滿級661,每次升級可以提高8碼攻擊距離。
在這個有鍍層的版本,十四分鐘鍍層消失之前基本不能結束對線期,對單人路來說,能在對線期升到1011級。
而從67級,也就是剛剛點出大招、具備對位擊殺能力開始,小炮的攻擊距離就成長了4248碼,看起來不算太多,但對於將每一次操作都練習成本能動作的職業選手來說,這樣的距離差已經觸及到了可能產生誤判的分界線。
更重要的是,中單小炮在絕大多數英雄面前沒有弱勢期。
——打不過的時候悶頭推線,捏著能抵消控制的W【火箭跳躍】自保,能打過的時候,直接騎到對手臉上拉屎!
惟一缺陷是小炮屬於持續輸出型別的AD英雄,中期AOE和爆發不如傳統法師,但這點缺陷和優勢相比不值一提,拉開一定經濟差距就能彌補。
簡單聊了一會。
S9揭幕戰已然進入SKT戰隊的節奏。
對局初期,FNC和SKT一樣吃到三層鍍層,從中獲得480金幣。
看似做的不錯,但人頭方面被拉到04,還丟了一條對建築物、遠古野怪增傷16%的土系亞龍,十五分鐘再丟一隻峽谷先鋒,進而被撞掉中路外防禦塔。
FNC中路外塔一掉。
大魔王Faker和新任打野Clid就將視野和遊走範圍覆蓋了整個下半區。
縱然FNC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韌性,在後面兩波團戰中死死咬住人頭比,還把經濟從落後3K追到了接近持平,可是,FNC後期只有一個不穩定的船長可以依仗,SKT不僅有凱爾,還有暴擊裝備回撥之後的小炮,團戰能力穩穩凌駕於FNC之上。
整體成型之後,SKT圍繞納什男爵慢慢放FNC的血,將戰力優勢拉到FNC無法抵抗的程度,用兩波推進將比賽終結。
對於這種結果,歐洲解說和觀眾都沒有失望。
歐美賽區一直以來都被冠以‘撈B’頭銜,面對LCK、LPL強隊難有抵抗之力,除了S1那個邀請制的比賽,只有今年MSI才拿到過世界級賽事的冠軍。
FNC作為歐洲二號種子,能和三冠王Faker帶領的LCK一號種子戰到這一步,完全可以用雖敗猶榮來形容。
第二場是被認為最沒有懸念的比賽。
參賽雙方是LPL二號種子RNG,和從入圍賽殺出的北美CG。
過程和結果沒出任何意外。
RNG掏出上單鱷魚、打野盲僧、中單凱爾、下路霞+機器人的陣容,輕鬆摧毀了CG上單納爾、打野夢魘、中單辛德拉、下路盧錫安+洛的團戰體系,明世隱在LPL賽區各種空Q的蒸飯機器人都秀出了神鉤。
第三場,IG有驚無險拿下AHQ,送臺北紅飛馬首敗。
&npact老襠益壯,掏出暗裔劍魔,從對線到打團都完美壓制住了幼年Nuguri,幫助北美TL拿下大烏龜。
第五場,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把其他隊伍當人機打的LPL一號種子FPX,竟然輸給了JT!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