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隨便一點資金合力就能輕鬆拉個漲停,更何況這些公司會講故事,東財在二月份就停牌了,準備全資收購國信證券。
遊資比較愛題材股,而機構則更偏向於喜歡像尉來這種大塊頭,甚至於閃馳科技也比較受機構待見。
無他,不講故事業績穩定又能每年固定分紅。
年後第一份財報,業績又較為亮眼,尉來集團在這一天賺足了眼球。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看不懂財報具體細則的股民只會關注增長率以及盈利情況,老實說在這些年動輒百分之幾十,甚至於百分之幾百的增長率面前,尉來集團一年十幾個點的增長率還真是不夠看。
不過內行人卻是關注到了其中的細節,首先是此次PO募資的重點專案,尉來集團宣稱的一大核心業務動力電池專案,年營收幾乎是以四倍的增長率出現在財報裡。
最為關鍵還是尉來的這項業務終於是實現盈利,六個多點的淨利潤不算很高,但這卻是一個強力的訊號。
另外就是整車業務方面的週轉率,這玩意兒能夠高於同行平均水平,也說明尉來集團在零部件調控,以及整車出庫等等方面優秀管理能力。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方來形容,BD平均賣一輛出去要72天,而尉來最高只需要65天,尉來賣出去一輛車,需要的時間要比BD短一個星期。
這一個星期的變數可是非常了不得的。
至於說銷量資料與營收,這些在專業人士眼裡倒顯得沒那麼重要了,畢竟之前公佈出來的資料大致已經能夠推斷出來了。
“整車業務中規中矩,燃油車方面依舊還是表現優秀,研發投入還是那麼狠,比較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車方面還有動力電池這兩塊業務,尉來集團還是那麼的強啊。”
當年最初喊出尉來能夠成為千億巨頭的那位分析師,如今已經是他們券商的王牌了,尉來上市之際他的那篇分析報告又被翻了出來。
順帶著,也自然而然的升職了。
已經是首席分析師,在網際網路上有著人氣的王楚作為長期跟蹤尉來集團的券商從業人士,對於尉來的第一份年報極度重視,同時也有著較高的發言權。
實際上所謂的年報保密制度就是一個扯淡,若不是尉來在開年後剛剛上班之際就公佈了,不給市場反應機會,這份年報早就到了這些人的手裡。
任何時代,任何行業資訊差都是賺錢的第一要素,在金融行業裡更是如此。
韭菜們是怎麼鬥得過訊息靈通的機構?
在王楚看來,尉來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憑藉著這個銷量以及毛利率,盈利根本不在話下,話說尉來的成本管控以及效率是真的優秀啊。
一家優秀的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隨著人員的增加就勢必會有大企業通病,經過八年發展的尉來同樣不可避免。
但是在王楚看來這家規模龐大的車企以及零部件商,卻像是有著什麼魔力一樣,依舊能夠保持他們的初心,保持著創業的那份激情。
年度淨利潤超過50億元,放眼整個自主品牌也是牛逼的存在,然而這看起來只是他的起來一樣。
“加倉吧,不用多說,另外就是把尉來的評級再調高一檔。”
王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尉來股份目前收報84.37元,市值1832.52億元,這份年報會給尉來短期帶來什麼影響誰都不知道。
但是王楚知道,之前市場給予這家公司100元出頭的價格,2500億元左右的市值評估,那是真真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