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你準備去市裡做啥生意?”
張薇倒是來了興趣,好在自己老爹也是做生意的。
她對做生意的人不反感,不過這年頭兒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很多人還沒有這種意識。
有這種意識又願意擔著一個個體戶的名聲去做生意的人也需要極大勇氣。
“我在我們縣城集貿市場看了看,目前定位是想做襪子的生意。”
“而且襪子適合我姐姐,我一旦上學的話,姐姐騎個三輪車就能擺攤兒。
一個人就能完成,如果做其他的生意,我姐沒有那麼多人手。”
江林實事求是,而且他心裡知道張薇就是市裡的人,如果張薇能幫忙的話也算是歪打正著。
“做襪子生意。那正好我爸就是做襪子批發的,正好可以幫忙。”
張薇聽了這話露出了笑意,她是真心想報這個救命之恩。
這小夥子和他姐姐人是真不錯。
本來以為江林可能抹不開臉,這個年齡的小夥子多少要點兒骨氣,說不準不願意讓自己幫忙。
卻沒有想到江林反而笑著說道,
“那就謝謝你。”
江林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現在做生意和以後做生意不一樣,像自己姐姐不可能每一次都坐一天一夜火車跑到市裡來進貨,而且大多數人們進貨都是靠人力運輸。
而且不認識的老闆一般不願意賒貨給他們,怕擔風險。
但是有張薇在這裡就不一樣,起碼憑藉張薇的交情,張薇的父親也不至於對他們姐弟倆過分苛刻。
這樣的話,如果姐姐想進貨,到時候打一個電話,這邊可以直接透過火車站的客運站發貨,姐姐那邊收。
就方便很多,其實就是以後的物流運輸。
但是現在來說很多人這條路走不通,就是雙方沒辦法達到那種信任。
誰會隨隨便便把自己家的錢打給對方,誰又會隨隨便便沒有拿到貨款,就把貨給對方發了。
應該說自己算是因禍得福。
他是抱著這個念頭給姐姐把以後的生意路打通,畢竟總不能次次這麼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