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更低,經營業務更廣,盈利也相當不錯,如果不是股權過於複雜,檀老闆是真的很想把這樣一家公司定為第一收購目標的。
不過股權分散也有他的好處,2.22億的總股本里面現在有1.75億的流通股本,而這個數字到今年年底的話會變成1.83億,如果到年底還有餘錢的話倒是可以買下部分股權。
只要收購了15%就能當第一大股東啊,這方面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皖省有一家零部件工廠,跟安凱還有福田合作的,哎,又是福田,這還真是緣份。”
翻閱著手裡成林峰給準備的資料,檀錦程笑了笑。
這家在2000年之時僅僅投資了1800萬元的汽配工廠如此所產生的盈利已經是非常可觀了,除了皖省的汽配工廠之後,曙光在常州還有一個汽車製造基地。
常州的這家汽車製造基地是2006年12月份投產的,總投資1.91億元,資金是從二級市場上募集的,生產的是黃海牌中高檔客車,中巴車以及BRT部件總成專案。
常州跟閃馳也有不小的緣份,之前跟閃馳談過一陣子建電動車生產基地的,只不過當時常州方面有些猶豫,不太想放棄本地的一些中小型電動車企業,讓望江鑽了個空子。
事實上經過去年一年的競爭,常州一些小作坊倒閉了不少,地方ZF多少也是有些後悔,閃馳最先可是跟他們談判的,只因為一個猶豫就錯過了。
年輕人真的是一點都不願意等啊,不過市場環境也讓他們意識到了電動車這種消費品,僅憑地方保護是沒有用的,該淘汰還是必定會被淘汰的。
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手握大量現金的閃馳如果能夠拿下這兩個離自己最近,也最符合公司戰略的曙光子公司還是非常不錯的。
汽車工業之於一座城市來說,不僅僅是能貢獻大量的DP,還有著強大的溢位效應,能帶動周邊一系列相關甚至不相關的產業發展。
更重要的是還能看出一座城市產業轉型的魄力以及能力,北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僅僅一家眾肽這種新生品牌的工廠,除了直接帶動了一批汽配產業之外,其他的不相關的產業其實也不少,工人多了消費就高了。
就連建工廠前期在附近賣盒飯的都賺得盆滿缽滿,工廠建成投產之後的效應就更多了,對地方來說無論是大的方向還是對工廠周邊的普通老百姓的好處都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閃馳能夠有餘力拿下曙光汽車一定的股權,甚至說拿到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哪怕是不完全收購都可以憑藉著股東的身份得到這兩家子公司,或者是跟子公司達成合作。
“繞了個圈,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哈哈。”
皖省的廬州,常州都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第一序列,北倉這邊如果沒有閃馳的出現,也會引進吉利,吉利很多非常重要的車型都會放在北倉生產,同樣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很關鍵的城市。
檀錦程一邊看著資料,一邊隨手拿起手邊的紙筆寫寫畫畫。
北倉-廬州-常州,三地都各於長三角地帶,同時又都是未來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的重要城市,非常符合新能源汽車方面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