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色下。
分好錢財,好不容易回家的伏子厚,便被母親嘮叨。
倒是阿翁、劉老、伏瑞看著伏子厚忙碌,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對於伏子厚的事情多,有些驕傲與自豪。
其他的不提,就是這次清河縣的事情,在阿翁眼裡,都足夠讓子厚在族譜單開一頁,為後人子孫敬仰。
伏子厚事情多,就證明伏子厚能幹事!
大年三十是要守歲,伏志在前院燒起一堆火,用的非是木柴,而是一些竹子。
因為竹子燃燒時噼啪噼啪的響聲,在人們眼裡,可以驅邪避諱。
而破舊的鞋子、衣物之類的,則都要在院子裡挖坑埋起來。
若放在以前,除非真的破到無法縫補,不然家中多是有些不捨,但如今有李家的照顧,衣服多得常有新衣穿,陶氏與張氏、邰氏,自然想為家人去舊迎新,也是祈禱著日後家族後代,能夠大富大貴。
吃過晚膳。
伏子厚便在母親的幫助下,清洗身上的傷口,裹上新的布。
看著母親一邊埋怨,一邊又要掉淚,伏子厚連忙岔開話題,小聲囑咐母親,多陪陪大伯母。
“說得你阿孃不知道一樣!今晚別回來太晚,注意一些!”
陶氏沒好氣的看向兒子一眼,她當然知道大伯不在,大嫂心中定不好受。
伏子厚穿好衣服,笑著與母親點點頭,隨後便走出房間,與阿翁、劉老、父親打聲招呼,跟著堂兄堂嫂點燃注蠟燈籠。
燈籠從漢代就開始為宮廷與大官權貴使用,其中蜜蠟,更是昂貴,而經過數百年發展下來,燈籠方才普及百姓人家,不過大多也並非蜜蠟,都是‘齊民要術’一書中,記載的那些種子搗治作燭,雖比不上蜜蠟,但卻也能明亮。
李家送來的這些燈籠,裡面的蜜蠟都是隋朝左尚方機構專門製作,在點亮的瞬間,其光亮便讓伏子厚、伏志、邰氏三人一臉驚訝,隨後紛紛拿著燭燈,一同離開家裡。
蓨縣的除夕夜。
街道上四處都是百姓,熱鬧喧嚷的聲音絲毫不像是亂世。
伏子厚拿著燈籠,還未走到李府大門,就看到李家子弟已經都在大門外,顯然也是剛剛燒過爆竹,準備去看儺舞巡市。
“六姐夫!!!”
看到伏子厚,李樂、李安靜、李安仁紛紛一臉親近的喊道,隨後朝著伏子厚走去。
“六姐夫!”
就連最開始,瞧不上伏子厚這個六姐夫的李兆恬,看到伏子厚,也乖巧的喊了一句。
“六妹夫!!!”
李承智、李承高、李凌川也與伏子厚拱手行禮。
雖然都是今日第一次見面,但在三人眼裡,對於這個年少的六妹夫,不僅僅親,還有敬,更有說不完的感激。
伏子厚看著眾人,分別拱手行禮,隨後不由得看向拿著燭燈的李奼、李瓊。
伏子厚抬手與李瓊行禮後,等李瓊輕輕回禮,便來到李奼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