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著誠摯的歉意向您告知,因技術故障,美團APP及美團外賣於昨日18時開始出現異常,導致部分使用者無法正常使用團購、下單等功能。
此次故障對您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我們深表歉意,並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團隊全力解決問題。
【目前進展】
截至今日15時,系統已基本恢復,各項功能可正常使用;
技術團隊正在全面排查故障原因,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因本次故障造成的訂單失效、優惠券過期等問題,我們承諾妥善處理。
【使用者補償】我們將對受影響的使用者補償如下.吧啦吧啦
具體受影響的使用者名稱單將在後續幾個工作日內進行統計,並在APP內自動發放.
【後續改進措施】.吧啦吧啦
再次向您致以最誠摯的歉意!美團始終將使用者體驗視為生命線,我們將以此次事件為鑑,用行動重建您的信任。」
這篇道歉宣告,距離美團和美團外賣APP出現問題整整過去了22個小時。
宣告一經發布,瞬間登上了各大媒體的熱榜。作為團購領域的頭部企業,美團的一舉一動本就備受關注,更何況是這種大規模的技術故障。
然而,這份遲來的宣告並未贏得使用者的諒解。
就像去餐廳吃飯,發現菜裡有一隻蟲子,經理說“這盤免單,再免費打包一份”。可消費者在意的,不僅僅是這盤菜,而是與家人、朋友或情侶共進晚餐的心情。
情緒價值,可不是用金錢就能衡量的。
更糟糕的是,公告中並未明確表示問題已徹底解決,反而給人一種敷衍了事“草臺班子”的印象,使用者的這種不滿情緒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
“等了22小時,就等來這麼一份敷衍的公告?”
“技術故障?我看是技術無能吧!”
“美團這是要步某度的後塵嗎?”
“曾經的你對我愛答不理,現在的我讓你高攀不起,想讓我回心轉意,我呸!渣團!”
當晚,一家高檔餐廳的包房內。
陳默正與幾位投資人共進晚餐,氣氛輕鬆而隨意。
他手中端著一杯鮮榨西瓜汁,悠然自得地品味著。
時近入夏,西瓜的清甜彷彿為空氣注入了一絲涼意,沁人心脾。
陳默抽空看了眼手機,瞥見美團的熱搜,嘴角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