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敏帶著小組成員先上樓認了認門,他們先把各自物品放在工位上,然後東摸摸西看看。
你拉開簡易床躺上去試試感受,我去休閒區給大家打幾杯飲料,他站在落地窗前研究著百葉窗的開合問題,李敏則是居高臨下眺望遠方公園裡的景色。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那麼美好。
這次集團搬家,是早就板上釘釘的事情,他們專案的排期都是把搬家這一天算在內的,也就是說除了特殊崗位之外,其他崗位基本上把東西搬過來,都整理好,不影響第二天工作,就可以下班閃人了。
按照郵件裡面老闆的話說,可以熟悉熟悉咱們彼岸的新家.
還是老闆瞭解他們,這幫小子到了新家的這股興奮勁兒,哪還有心思辦公。
這就體現了彼岸的特殊之處,換李敏知道的一些公司,搬家是搬家,工作是工作,即便公司搬家也不能影響日常工作,搬完家繼續工作,搬家耗費的時長就自然而然成了加班時間。
員工即便因為各種原因請假,雖然假是批了的,但工作量是不變的,休假回來還得吭哧吭哧加班把工作進度追回來。
如果趕上專案週期緊張,許多人即便家裡有事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硬撐著,畢竟工作第一,其他第二,以至於到了第二年一些年假之類的假期過了有效期被登出了。
都是資產階級剝削廣大勞動者的經典套路,怎一個慘字了得。
李敏回過神來,由於他們其他物品都還在路上,他先號召自己組員把各自的筆記本連上網線,開機,達到能日常辦公的狀態。
10分鐘後得到組員們ok的反饋後,正事辦完,大家一番商議,隨後一起在這一層逛了一下,周圍一些相熟的同事也都在四處瀏覽。
隨後幾人下樓,空中運動場、彼岸空間、商業街、彼岸廣場,還有廣場中央那艘跟lo類似的大船地標性建築,把整個園區通通走馬觀花逛了一半,就這還花了將近兩個小時。
一般宣傳圖冊中都標註:圖片僅供參考,一切以實物為準。
可在李敏看來,圖片果然只能僅供參考,哪有實物來的震撼。
隨著時間的推移,園區內的人們越來越多,彼岸科技園現在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一家企業的辦公駐地,更像是京城的著名景點,來到這裡的“遊客”魚貫而入,絡繹不絕,各種打卡拍照。
中午12點多,李敏來到地下食堂,由於分批搬家,食堂的堂口處於節約,沒有全部開放,只是開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樣子,即便如此,他們也是吃的滾瓜溜圓大呼鳥槍換炮,而且完全免費,只要刷工牌即可。
就吃完飯眾人把剩下一半園區逛完,他們的裝備也到了,李敏帶隊使用集體回城符,又花了1個小時,各自收拾完畢。
其中一個小夥伴發出一聲驚呼,“大家快看內網!”
李敏一驚,以為內網論壇出了什麼大事,比如是不是路上大巴車把摩托車撞了之類的車禍,隨後發現自己腦洞有點開大了,不過還是吃了一驚。
因為內網改版了.不光公司鳥槍換炮,內網也改頭換面了。
多出許多模組和功能區,每個場所進出都有相應刷卡記錄,上面也有各種統計,甚至他們剛才中午吃飯吃的啥都有顯示.
甚至還有點單系統,比如想在某商鋪買個什麼直接商家就會批次安排配送到對應樓層的貨架區
李敏看著這個點單系統下方有一行小字,powered&ne(餓了麼提供技術支援)
還有園區全景地圖的技術支援是高德的,每個公共場所有沒有被佔,預約排隊情況,現在排隊最多的是.嗯.彼岸空間電競室,排隊128人.
上面這個系統是技術基礎架構部門的傑作。
這樣智慧化的迭代能大大節省了員工的時間成本,果然一家科技公司沒點科技那怎麼行,跟這些優秀的團隊共事實在太榮幸了,我們也要加油才行。
李敏想了想,不過這些系統有沒有模組化,是不是可以拆解出來形成一個企業智慧化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