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雖已落幕,但後續這些代表團提出提案,後續處理是一個非常繁雜龐大的系統性工作,經過智囊團篩選並整理交由主席團審議,最終表決形成決議才會出現在後續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就是XX發展規劃
而陳默的那份《網際網路+》提案部分精華內容被刊登在內參,引起內部不小影響。
他之所以被召見,是為了給國家智囊團大佬們,解答關於他《網際網路+》提案中的一些問題和看法,並進行探討。
這裡每個老頭都是國內各領域執牛耳者,top院校院長、資深教授、工程院院士(不是醬香的那種).
這些人外部有個統一的稱呼:參事。
這讓陳默有種面對自家天機閣至臻plus版的錯覺。
其實這些人在陳默來之前就這個提案已經討論過一次,一是這個網際網路+是新的概念,二是提案上無論過去式例證和案例支撐,還是對未來藍圖的描繪一板一眼跟真事兒似的。
讓這些學者、專家、教授、院士們感覺紙上得來終覺淺,因此把這個提案的始作俑者抓過來,當面問話。
一開始他們只是想面對面聽一下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把幾個問題回答一下就放人,充其量也就一上午的時間。
可隨著雙方交流、探討的不斷深入,他們漸漸發現不對勁,這個年輕人很不簡單,不僅言之有物,而且邏輯縝密、對答如流.
或許在其他領域這些老者是碾壓這年輕人的存在,但在網際網路領域,眾人跟陳默就像平輩論交,平等對一件事物發表不同的看法,越聊越投緣。
而且眾人感到這個年輕人身上有種特殊的魔力,那就是所說所想就像親自見過一樣,很是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感性上是不想相信的,但理性覺得這個方案確實是非常符合華夏網際網路接下來走勢和發展,從可行性到落地實操層面,又找不出任何紕漏,又不得不信.
這種感覺讓這些老人心裡很是擰巴
如果不是這年輕人,資歷不夠,而且志不在此,他們都想把這傢伙留下來,術業有專攻,他們不會根據年齡大小來看人。
就這樣,陳默原本以為撐死一天就完事了,結果被那幫老頭拽著聊了一天又一天。
到了第三天的討論會後,陳默才把那些老頭熬倒,自己也快被掏空了,終於被告知可以離開。
陳默也不白來,走前找這幾個老同志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
或許陳默剛才交流過程中過於投入,此時的陳默才猛然發現之前那個聽自己報告的大領導,不知何時竟然坐在最後的角落,應該是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畢竟網際網路+對整體經濟會起到正向促進作用,而對方又是主管經濟.
他沒敢想對方是在專門等自己,他可沒這麼大臉。
現在是該腳底抹油,還是上前請安,就在陳默天人交戰之際,他就看到大領導衝他招了招手,好吧,還真是找他的。
陳默立馬小跑幾步,走到跟前,其實他心裡也有兩個問題懸而未決,想要找大領導探探口風。
“剛才我聽了一會,非常好,正好有個事情,那就是鐵路售票網站,這兩年在春節和黃金節假日這兩個節點總出問題,而你這邊的雲端計算不錯,這個網站需要彼岸這邊的技術支援,也可以成為網際網路+的一次案例.
所以想問下你的意思.”
陳默一聽心裡一凜,這是來命題任務了,腦海裡百轉千回
12306不是有自己的技術公司麼?不用了?還是說裡面內部出了什麼自己不知道的情況?可是聯合做專案他可太懂這裡面的門道有多深了?外行指導內行?是個人都插一腳最後誰聽誰的?
顯然現在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而且領導肯定也不是聽自己各種訴苦的,陳默電光石火間,抓住重點,立正站好,就差敬禮了,沒有什麼二話,直接領命:“彼岸保證完成任務。”
“嗯,到時候會有人找你們對接.”
對於陳默的表態,大領導臉上露出笑容,察覺到陳默欲言又止的表情,主動問了一嘴,“你還有什麼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