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輿論發酵,版本更新極快,從一開始的雷董CP,漸漸變成了其實雷總只是障眼法,董大姐真正的目標是小默同學,反正三人排列組合,每個組合都能衍生出一個狗血版本。
這件事情之所以能如此火爆,是因為三人身份又都不一般,一個是國內手機絕對王者、一個是空調女王董則天、一個是網際網路新貴全民老公。
無論粉絲受眾,企業使用者都是茫茫多一群人,一個個化身月老胡亂墊著鴛鴦譜。
隨著曝光,人們從關注熱點事件,到關注這三人在兩會提了什麼,再到三家企業旗下產品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格力、小米、彼岸三家企業隨著全閘道器注,各項業務曲線直接一個漲停跟輿論的熱力圖趨勢一樣,水漲船高。
花邊新聞竟然成為企業發展的助燃劑,令業內大跌眼鏡。
沒想到一個熱點事件反哺到當事人相關企業,會爆發出如此大的市場能量。
甚至有媒體給出評價,網上那張大會截圖,起碼給這三家企業各省去了將近10億的廣告費。
要知道此等規模的廣告效應,已經是一些頭部企業一年的市場推廣預算才能達到的效果。
這個現象也被總結成案例,被一些企業市場部或傳媒大學收錄其中。
而這段時間,除了老馬,還有兩人最近睡眠質量不是很好,那就是小李和小馬。
同樣是參加兩會,同樣是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同樣都提了網際網路相關的提案。
今年小馬哥的提案是《關於營造良好自主創新環境,促進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建議》、《關於實施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和《關於將網際網路企業「走出去」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
李彥洪則提了一個《鼓勵民營企業海外上市(VIE)》。
可結果呢?先不說小李,小馬哥自認自己的那幾個提案跟陳默的“網際網路+”差不太多,可結果呢?
人家那話題曝光量,那全網討論度,而且最要命的是在兩會領導答記者問的時候,“網際網路+”這個詞屢次被提及,這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
如果後續陳默的這份提案被列為國家級戰略,作為提案者這其中蘊藏的潛在資本不可估量.
不說做人,就是做代表,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而且他還不能說啥?畢竟這三人可都是跟自家企業形象繫結極深的掌門人,他們可不相信對方有如此魄力這麼自黑。
從資訊渠道來說,格力跟小米和彼岸平日裡井水不犯河水,沒有這麼配合的理由。
一切只能說是巧合。
強者從來不抱怨環境,因為他們沒時間。
兩會期間小馬哥是人在兩會,心在外,一直關注著外界的動態。
隨後又是投資美團、又是投資快的,阿里的訊息接二連三的傳來,令他心急如焚。
這段時間他也沒閒著,心裡早就找到了自己坐上賭桌的那副牌,
那就是在滬市剛剛打敗大黃蜂不久的滴滴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