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7章 戰後盤點 (5 / 5)

王堅彙報完坐下,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非常不錯,證明咱們的路線是對的,這樣,雲端計算這邊這個月額外發一個月工資作為獎金,這是我之前承諾過的雞腿!”

“就等您這句話呢,謝謝老闆!~”

第二個彙報的是張小龍,微信這邊又是新增京東入口,又是引流,又是搞聯動活動。

從微信發現頁面購物的埋點資料上看,雙十一期間從微信引流到京東的使用者數近億,也就是微信總使用者量的四分之一。

其中京東APP下載安裝率在30%左右,付費轉化率大概在13%左右,根據之前跟京東那邊的分成比例,這又是將近5個億的收入。

除了微信和盤古外,還有許朝軍的崑崙鏡,專門為小米和京東進行定製化保駕護航,在他們自有安全防禦系統外又打造了一套固若金湯的壁壘。

當然了這也是要收費的,即便打了五折,每家3年1個億,一共2個億的收入。

這一次相當於彼岸產品來了一些實戰演練的閱兵式。

雙十一這一仗,自己這個賣鏟子的一共營收幾近30億。

賺了錢,陳默心情大好,除了王堅那邊,其他兩家也獎了一個月獎金,畢竟這段時間這些人確實辛苦,而且順利的完成各項任務,沒有出現大的紕漏。

雖然從整體營收看上去,彼岸的這30億,比不過阿里和京東,也就跟蘇寧易購的成交額差不多。

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彼岸這邊的投入都屬於之前一錘子買賣,比如貴州資料中心的基建、伺服器大批次的採買、雲端計算和微信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等等。

當這些基建和產品都打磨好,後續每年都是迭代研發和運維的支出,剩下都是純賺。

彼岸的這30億,起碼25億是淨利潤。

不說蘇寧易購,就拿阿里來說,平臺賺錢肯定是賺的,雖然不清楚阿里內部的分成比例,但按照行規3%5%的提成比例從銷售額中扣除相應技術服務費,這意味著此次雙十一為天貓帶來了至少4億元至6.6億元的進賬。

但商家是否賺錢就需要打個問號了。

比如天貓傑克瓊斯、駱駝服飾和全友家居等大品牌店鋪表現強勁,單日銷售額均突破億元,這為天貓帶來了高額的提成,超過1500萬元。

因為這些商家除了技術服務費之外,還需支付廣告費用,以獲取天貓首頁的流量廣告效益,促銷的主要目的是廣告營銷,這反映了電商促銷對於品牌推廣的重要性,商家願意犧牲短期利潤來換取長期的廣告效益和新使用者的增長。

他們到底賺不賺錢,只有這些企業秋後算賬才知曉了。

就像後來直播帶貨,某某頭部洗衣粉品牌找頭部大主播一場帶貨下來銷售額幾個億,但財報一出爐,當季度是虧損的,支出大頭全都是什麼主播坑位費、平臺投流、產品補貼等這些營銷費用上了。

錢都被頭部帶貨主播和平臺賺走了,品牌方只是賠本賺個吆喝,僅此而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