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跑通,他們開始進行實操,印了許多宣傳單,然後學校內宣傳欄、社團間、寢室內各種發放,無孔不入。
然後他們又買了十幾輛電動車,僱了十幾個同學,一起送餐,光榮地成為了華夏首批“騎手”。
模式跑通,接下來張旭豪等人開始進行快速迭代,將中心式外賣改造成平臺式外賣,使用者可以不用打電話,直接在網上就能點餐,餐館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接單,聯絡“騎手”取餐,成為了外賣最初的模式。
不過唯一條件就是餐館需要購買餓了麼提供的名為Napos的系統。
後續張旭豪透過各種創業性質的比賽,來吸引資本的目光,先後聯絡到金沙江創投和順為基金,最後順為的500萬美金遠大於金沙江的100萬,張旭豪沒有理由拒絕錢多的道理。
現在餓了麼只在京滬廣深四地的校園拓展了業務,接下來是向全國範圍內的校園進軍,從校園擴充套件到社會
業務的擴張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手,尤其是在全國範圍內。
之前的資金用於基礎系統建設和四地的擴充套件,再向外擴心力皆有餘而錢不足,就在這時張旭豪接到了陳默的電話。
4月18日這天,張旭豪見到了順為的老闆之一,也是他的投資人:陳默。
陳默、周受資、張旭豪,三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開始了他們第一次見面。
簡單客套寒暄,三人落座,張旭豪先是介紹下餓了麼現在的發展情況。
團隊規模百人左右,京滬廣深四個城市,16所校園,目前使用者群體主要以校園為主,對外賣平臺市場來說,餓了麼只是在校園裡積攢了一些口碑,在整個外賣市場屬於小透明的存在。
陳默只問了兩個問題,“餓了麼還需要資金麼?”
張旭豪點頭,陳默也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如果彼岸要收購,你會賣麼?”
張旭豪搖頭。
陳默這回沒跟著搖頭,而是笑了笑,“先別急著搖頭,聽完之後再做決定或許不遲。”
說完,陳默走出會議室,在外面轉了轉,而屋內周受資開始了他的表演。
這是兩人昨晚在酒店提前商量好的對策。
陳默負責拍板,周受資負責攻心,如何攻心呢?
透過資本碾壓的方式。
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問題,那就是同意彼岸收購對餓了麼的好處,拒絕彼岸收購做面臨的後果、張旭豪個人的付出和收穫。
好處又一分為三,一、海量資金支援,後續融資不愁;
二、微信支付提供技術支援,介入餓了麼現有系統,完成拼圖最後一步,形成點餐閉環;
三、一份發展規劃計劃書,內裡包括小米和全軍出擊的資源包,甚至不排除跟盛大網咖終端合作,這會對餓了麼開啟市場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三管齊下,起碼縮短餓了麼起碼一到兩年的初創發展期,直接擊穿整個外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