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小米手機、紅米手機,包括現在的路由器,都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個萬金油戰法。
手機能這麼幹,那麼家電就可以進行復制,出於隔行如隔山,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用品先練練手,比如插排、電池、簽字筆等等,然後小家電,大家電”
“伱等等!你這講了有五分之一?”雷軍管窺全豹,能看出來這小子憋了這麼久,準備放大招。
“呃,大概十分之一吧.”
雷軍走到陳默跟前,翻著他手裡電腦大致目錄,暗自咋舌,“那個我去叫幾個人一起來聽聽,你去旁邊會議室。”
人們之間的溝通會存在資訊偏差和流逝的,雷軍怕他自己聽完了再轉述給其他人,資訊有所缺失。
然後他出去搖人。
3分鐘後,在公司的高管成員全被雷軍薅過來了。
然後眾人看到小默同學在前面一副講演的架勢,尤其是林斌、黎萬強等幾個老人,這一幕彷彿他們回到當初MIOS彙報的日子,很是感慨。
只不過現在乾坤顛倒,他們從之前的評委成了學生。
雷軍大概介紹了背景,並表示,“接下來認真聽,好好學!”
雖然大家都很熟悉,畢竟跟雷軍兩人還是不太一樣,陳默稍微正式了一點,繼續開講。
從宏觀層面講整個生態佈局。
“以網際網路打法為切入點,進軍傳統家電產業。
小米可以單獨成立一家智慧家居企業,然後作為大爹,收購和投資一些有產品、有技術、有積累、有資源的企業。
或成立一系列子公司,比如綠米、黑米、紫米,葫蘆娃顏色這麼多各種顏色的米,我就是舉個例子。
然後進行產業扶持,小米介入其中,給人給錢,提供渠道和產業鏈的支援。
而這些企業曾經面臨著單品銷量低,硬體供應鏈很難有規模,成本限制又沒有生態打配合,即便想努力做好也沒有能力,所以從成本就不可能做好。
比如智慧音響,玩具級別的麥克,本地語音模組。
這就會導致連結複雜,不穩定,響應慢,邏輯複雜,後續維護升級跟不上,軟體也不行,打不開市場,也一時死不了,只能苟延殘喘。
可有了小米加盟就不一樣了,這些企業可以拽著虎皮扯大旗,供應鏈也有話語權,更低的報價、更長的賬期,小米系生態鏈企業之間可以進行技術和資源共享。
甚至產品設計和新手教程,小米都可以協助。
而智慧家電目前國內剛起步,按照網上的說法,每個家電給弄一個APP用手機控制,國內那麼多品牌,也就意味著一個使用者家裡有多少個牌子家電,就需要多少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