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周承磊這樣做,江夏看見其它人也是這樣做的。
田採花迫不及待的解釋:“不將螺眼填了,一鋤頭下去,水從螺眼進去了,沙子容易塌,就難找到了。所以挖之前都會先鋤一鋤頭沙子,將螺眼填了。
江夏還是不太理解,還是覺得有點多此一舉,但大家這樣做應該有它的道理。
西施舌藏得深,周承磊和田採花要鋤三四下,挖出一個半臂左右深的坑再伸手進去將那東西挖出來。
而且它吸得很緊,江夏見他和田採花挖出來的動作都是費了點力氣的。
周承磊將挖出來的西施舌遞給江夏。
江夏接過來打量著,笑道:“我總算明白它為什麼叫西施舌了。”
這小東西的形狀長得像花甲,只是殼的顏色比較紅,而且吐出來的半透明的肉,就像人類伸出了舌頭一樣。
花甲也會“吐舌頭”,但花甲吐的沒這個大。
而且西施舌的“舌頭”是半透明狀態的,很好看。
大概是因為這樣才有人叫它西施舌。
西施是美人,西施的舌頭當然也美。
有小孩拿著西施舌,學著它的樣子吐舌頭,問父母像不像。
“像不像?”江夏見了也舉著那小東西,學著它的樣子吐出舌頭,問周承磊。 樂文
周承磊看了一眼她粉嫩的舌尖,低下了頭使勁的揮舞鋤頭,消耗體內平白生出來的多餘的精力:“不像,你的舌頭比較尖。”
“那你吐出來給我看看像不像?”
周承磊看了她一眼,“回家給你看。”
江夏:“吐個舌頭為什麼要回家?”
周承磊沒再應她,低著頭拼命的挖西施舌。
江夏突然就懂了,“……”
果然憋太久的老男人,撩不得。
周承磊賣力的挖西施舌,成功的後來居上,回去的時候,比早到的人都要挖得多。
挖這玩意很費勁,又要用鋤頭鋤,又要彎腰用手去挖,通常挖上一兩斤大家就累了。
周承磊足足挖了大半桶,有五六斤的樣子。
周父比周承磊來得早,也只挖了兩斤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