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繪圖員畫出來的海圖,因為技術水平的影響,和後世的地圖比起來明顯嚴重失真……但如果熊午良在這裡,一定可以根據這個島的位置和大概的輪廓,準確地判斷出來——
&n是呂宋群島啊!
所謂呂宋群島,由多個島嶼組成,星羅棋佈。其中最大的島就叫‘呂宋島’,也就是溫蚺艦隊現在停靠的島嶼。此島佔地面積很大,約等於大半個秦國的大小。
其中,平原的面積又佔了這群島的一半以上。
這裡氣候溫潤,極其適合種植業。
傳說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之後,指派老丈人呂氏家族裡面有個叫‘呂宋’的,帶著三千族人前往南海尋找奇珍異寶,發現了這座島嶼,並將這裡作為休整補給的重要節點。
後來,呂氏族人們在這座島上繁衍生息,久而久之,族人們就將這座島叫做‘呂宋島’。
還有第二種說法——說是崖山戰役之後,一部分宋朝殘餘勢力向南遷徙,其領頭人是南宋的末代宰相陸秀夫之子陸自立,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陸復宋’,以激勵自己不要忘了中原還在元朝外族統治者的鐵蹄之下、樹立反元復宋的信念。
後來,大家就把陸復宋這一夥人棲息藏身的島嶼稱之為‘陸復宋島’,一代代人過去,因為口音的原因,漸漸演變為‘呂宋’。
在真實歷史上,明朝的鄭和經常在下南洋的時候在呂宋島休整,並長期佔據了呂宋群島西南方位的一個狹長島嶼,後人呼為‘鄭和島’。
再到後來,清朝時期——呂宋國王上書雍正,重建了呂宋國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係。
乾隆時期,西班牙人入侵呂宋,當時的呂宋國於是求助帶清,希望能夠成為大清疆域的一部分,但咱們乾隆皇帝一向將周邊鄰國視為蠻夷(笑死),遂拒絕。
於是西班牙人順順利利佔領了呂宋,從此這裡成為了西班牙人殖民地,號為‘菲律賓’。
再往後,米佬又打敗了西班牙,於是這裡又成了白頭鷹的地盤,一直到1947年,才獨立建國。呂宋島的名字沿用至今,而鄭和島被更名為巴拉望島。
這,就是呂宋群島的前世今生。
……
不管怎麼說,溫蚺已經充分意識到了這座群島對於大楚的意義!
如果直線航行,從大楚的琅琊港到呂宋島,差不多就是12個月的航行時間……如果能將呂宋建設起來,那麼這裡將成為楚國的艦船停靠休息、補充資源的重要港口!
有了這個跳板,楚國的船將會走得更遠、探索更南方的廣闊土地。
就算拋開重要的地理位置不論——單論這裡土地的價值來看,這裡也價值不菲!
相當於秦國那麼大的土地,卻比秦國的氣候更適宜種植、平原更多……
“這裡,將是大楚疆域的一部分!”溫蚺如是斷言道。
在溫蚺的命令下,楚軍士卒們開始近瘋狂地掠奪島上的各種資源——用隨身攜帶的廉價的布帛,大肆交換那些土著人手中的手工製品、貴重金屬、寶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