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怔住了,哪怕是富庶之地的老百姓也不可能每天吃三頓飯啊。
古代雖然總體人口不多,但每家每戶的人卻都不少。
別看每天只是多一頓飯,但一家數口人卻是要吃很多糧食的,一個月,一年下來呢?
哪怕是富庶的江南之地和蜀地,老百姓也是很少有能日日三頓的。
如果李昭說的是真的,那麼當地的老百姓將會何等富庶?
他們的良田最最起碼都要保證一年兩熟,甚至是三熟,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在交完夏秋兩季的賦稅後,家裡還有剩餘。
這個剩餘足夠他們吃很久,且不用擔心過冬會餓死,這樣的要求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王朝可以做到。
因為老百姓要想吃三頓,就得有足夠多的剩餘糧食,要想有足夠多的剩餘糧食,首先老天爺就得給面子,其次就是他們手中的良田必須足夠多。
放眼大陸四個國家,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世家、望族、門閥這些人的手中,再不濟也是寒門和有錢的商賈,最後才是老百姓。
老百姓能有幾個土地?
但凡是涉及到土地的無一不是大事,因為觸碰到的利益群體太多了。
一個不小心就會釀成大禍。
很有可能最後土地沒弄到手,他們這些皇子都得倒黴。
李琰有些怔怔出神,如果李昭真的將這一個條件做到,那他都會成為千古第一人。
那個時候的武國絕對是大陸第一強國無疑。
因為,那時的武國絕對是最富裕的,老百姓都是最有錢的。
“我的第二個目標,老百姓家家都有新房子住!他們可以住在溫暖的新房子裡,冬暖夏涼,也不用擔心隨時垮掉,一家人其樂融融。”
李琰覺得李昭是失心瘋了。
光是每天吃三頓還不夠,還得有新房子?
他知不知道每家每戶都有新房子需要多少錢財嗎?
哪怕是京師之地的老百姓年收入也才在五兩銀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