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輕輕頷首道:“禮部尚書如何看?”
衛懷儒沉吟少許,目光從遠處開荒的勞動人群中掠過道:“老臣以為,諸位皇子此刻應該也都心動了,以他們八州之地為試驗地,倘若能奏效,能成,那我們再推廣至全國範圍,倘若不可行,那此法就只能在交州施展,或者是隻有幽王玩得轉,不適宜全國推廣。”
儘管這話有些和稀泥,但衛懷儒的建議無疑是最穩妥也最保守的。
“來都來了,也體驗了這麼久,咱們也去試試?”
“是!”
諸位大臣其實是很反感參與類似活動的,但在武皇這種半推半就的情況下,大家也都開始習慣了。
其實,幹活兒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但前提是參與的人多還能嘮嗑,時間和活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了。
倘若心情不爽利,又沒有積極性,只會感覺度日如年。
為何這群大臣的態度會轉變,首先還是因為當地的氛圍影響了他們,只要是參與幹活的人,臉上基本上都是掛著笑臉,從老人到小孩子都是一模一樣。
不是說別的地方就沒有,而是真的很難看到像交州這樣積極又熱鬧的場景。
情緒是會傳染的。
他們或許永遠都不會懂交州人民的這種心理,但不妨礙他們的情緒被帶動。
其實每個地方的老百姓都苦,但他們與交州最大的區別就是看不到希望。
交州這邊,任何東西只要是你敢想,只要你去做,就一定可以達成。
譬如你要多賺錢,去年只賺了一千五百文,今年要賺一千八百文,你只要多做工,多做幾天,少休息幾天,其實就可以賺到。
再譬如要買房子,攢的錢還是差了一點,沒關係啊,可以先買,剩餘的慢慢還啊。
一點點的看著欠下的債務減少,最後全部還清,房子終於是自己的,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這是多麼幸福又有成就感的事。
每次自己努力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獲得了多少,都是實打實看得見的。
開荒也是如此,我開了一畝地,那我就可以分到三分田,這就是我的勞動收穫啊。
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村民有什麼理由不高興,不拼命呢?
所以說,交州註定是不一樣的。
李昭將收穫細分化了,讓老百姓的頭頂永遠都有一個可以觸碰到的目標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