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也會將一條條還在發展中的經濟線壯大,這需要的不單單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所有人一起努力。
像養豬這條產業鏈,基本上都還屬於空白。
如果薛景文負責牽頭,盧一山這種屬於後富裕的人,肯定是需要人帶的。
怎麼帶呢?
自然是桃園莊內已經開始做這種生意的人。
李昭的靚蝦你蛙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是先富裕的人,他要帶著盧一山起步,但又不能干涉盧一山,也不能和盧一山形成競爭,所以,靚蝦你蛙主打的就是豬肉菜品,當靚蝦你蛙的出貨量很大時,供貨量就需要供應,而這個供貨量可是單條也可以是多條。
盧一山是最低端的供應鏈,像他這樣的供應鏈並不少,大家不會衝突。
因為在形成這個產業鏈時,也會形成很多的就業崗位,會形成新的產業鏈,最簡單的供應鏈是盧一山到靚蝦你蛙,靚蝦你蛙富,盧一山就會富,這個速度非常快。
一旦盧一山富,這裡就會形成新的產業鏈,比如李黑娃家裡種植了大量的草料,都是供應豬來吃食的,李黑娃的家也會在這條產業鏈被帶動起來,形成穩固的結構。
李黑娃家如果供應的材料夠多,則需要招聘更多的人手,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是一種帶富。
如此一環扣一環的下去,大家都有更多的機會富裕。
因為市場是空白的,所以前期必然血賺,這也是交州發展的黃金時期。
能不能抓住,這就看個人的操作和機緣了。
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人在財富方面快速跟上,也肯定會有人賺的一般,李昭都不會干涉。
因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本來就是階梯型的,始終會有人找到屬於自己的階層,這個社會的發展才會更加完善。
李昭將例子說完後,大家的心裡就更加清楚和明白了。
在計劃書上,李昭已經列舉了諸多的發展富裕路線,每一行都會四到五個延伸。
這些延伸別看不起眼,但卻很容易累積起量和名氣。
先富帶後富的多條路線,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
大家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哪怕是後來開會的薛景文等人,也發現這種模式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發生利益衝突和矛盾,本質還是發掘新的商業和就業崗位。
當整個社會的底層人員都有自己的專屬崗位和事情可以做的時候,基礎就等於打牢了,這是很難崩潰的。
“殿下這腦瓜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厲害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