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
這是僅次於交州發展最好的地方。
貫穿整個蜀州境內的大運河,不管是河道的寬度、深度,都是遠遠超過其他地方的。
更何況,蜀州境內本來就有大河段,因此,運河挖掘工作,比想象中的要簡單的多。
當四皇子李琰緊隨李昭的腳步將整個蜀州境內都開闢成第二交州的時候,其餘人註定就追趕不上。
蜀州環境氣候十分宜人,加上陽光充足,不管種植什麼作物,都是極佳的試驗基地。
更何況,這裡水系十分發達。
在開闢運河段的時候,往往能節省很多的時間。
李焱更是聘請了大量的人員將水系完全貫通。
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哪怕是李琰起步的時間很晚,但他的速度依舊不慢。
甚至是因為這些東西的存在,導致李琰的工程量反而沒有那麼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琰反而是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和成本。
水系貫通後,李琰便積極督造岸堤。
因為他和李昭不只是一次討論過,水系發達固然是有好處,那是在沒有釀成天災人禍的時候,一旦有此類事情發生,這些發達的水系便會帶來極其恐怖的後果。
因此,在鑄造蓄水大壩和引流溝渠的時候,李琰是慎之又慎。
此外,蜀州境內的水庫也是最多的。
一是可以蓄水,二是真的有無數水流衝擊而下,關閉出入口,還是能幫下流緩解大量的壓力,並且延長救援的時間。
即便是真的有洪澇災害發生,不至於連一點準備時間都沒有。
因此,這些地方一直都是李琰重點關照的區域。
在蜀州全境內的水系開通後,李琰就朝著周邊擴散。
將水引調出去,最好是向著兗州、宜州方向延伸。
雖然這個工程量是蜀州境內的幾倍,但武國境內當前除了交州有這個實力之外,也就只有他們蜀州了。
且,他李琰是唯一一個不需要李昭支援的皇子。
不管是良田、產糧還是原始資源,這裡都太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