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私吞賑災糧餉的電視劇李慎看多了。
歷朝歷代都都是如此,最經典的就屬和大人那句,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麼民?
這也是和大人為了貪的安心,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藉口。
就算是在貞觀朝,號稱官場相對清明,也無法保證不私吞賑災的糧食。
但李慎也知道這種事情自己也管不了,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管。
只有自己出錢賑災的時候,才能儘量避免有人貪汙。
每次自己出錢出糧賑災,都會在朝堂上說一句話,誰貪了我的錢糧,我就要誰的命。
並且讓紀王府在各地的報社店鋪進行暗訪,來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官場上眾所周知,紀王是最不好惹的,無論你有多大的後臺,得罪紀王都沒有好下場。
當年的滄州刺史席辯,三品大員,都被紀王說斬就給斬了。
身為三品的刺史,京都裡怎麼可能沒有摯友親朋呢,連求情的機會都沒有給,紀王是一點情面都不講。
所以每次上面通知是紀王府的賑災錢糧,下面人都非常的小心謹慎。
除此之外,李慎也不敢保證任何事情。
大唐都是如此,更何況是新羅了。
王玄策聽後也是非常的認同紀王的說法:
“王爺說的是,臣也這般覺得,就算下面官吏不貪墨糧食,三百萬擔也很難養活一百多萬的百姓一年的時間。
尤其是在百濟強攻之下,新羅舉全國之力抗衡,國內勞動力匱乏,
剩下婦孺就算想要耕種也種不出來多少地。
週而復始,若是沒有我們的糧食,他們滅國不會超過兩年。”
“嗯,你說的對,不過我們不能讓新羅滅國,他們滅國還怎麼消耗百濟。
稍後你去一趟工部一趟,問問有沒有換下來的舊武器什麼的,若是沒有,你就去兵部,讓他們換下來一批,
邊軍府兵的裝備就行,不需要禁軍的。
你把清單價格標註好,回頭讓王洪福翻十倍的價格報給金春秋。
告訴他,本王最多能夠弄到一萬套,不過可以給他們多一些箭矢。
有了這一萬套裝備,抗衡百濟應該沒問題。”
李慎點頭吩咐道。
因為冶煉技術的限制,這些小國的裝備非常簡陋,除了武器之外,能有件皮甲就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