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都安與裴四娘達成合作,完成第一步計劃時。
皇宮。
御書房內,同樣進行著一場對話。
“……以上,便是今日早朝後,各部衙門的風向動靜。”
身穿女官袍,頭戴無翅烏紗,頗具中性美的“女子宰相”莫昭容合上手中冊子。
抬起頭,望向站在窗邊,背對向她的那一襲仙子般的背影。
眼中絲毫不隱藏,同為女子,對女帝美麗的傾慕。
大虞女帝雙手輕輕搭於窗臺,望向遠處的一片湖泊,白衣勝雪,眸中倒映著湖光山色。
不曾回頭,只輕啟朱唇:
“樞密院如何了?”
“已是人人自危,只恐這般聲勢浩大,更難捉出內鬼。”
這兩日,女帝以火器匠人案,大做文章,朝堂風聲鶴唳。
不只樞密院,滿朝文武,皆低調做人,夾緊尾巴,生怕在這個關節,觸怒女帝黴頭。
徐貞觀搖頭嘆息:
“當靖王府那些人落網,朝中的內鬼們,便已縮起手腳,藏於水面下了。朕本便沒指望揪出。”
正如那日,女帝與袁立在花園對弈時,所商談的那般。
當前局勢,徐貞觀主“守”,非“攻”,想揪住一條線頭,扯出大群內賊,本就不易。
況且,這般粗暴手段,當真是最好解法麼?
未必!
身為帝王,眼中既要揉不得沙,又要學會睜一隻,閉一隻……
這是她通讀太祖起居錄,學到的道理。
想要百官皆忠心,本就不切實際。
正確的駕馭之術,要容許底下的人懷有異心。
時不時殺雞儆猴一次,也只是君臣間的某種不言自明的默契。
所以,當滿朝文武皆以為,徐貞觀在全力篩查,找尋蛀蟲時。
卻不知女帝真正目的,只是震懾群臣,令那些“內鬼”,在一段時間內,徹底蟄伏安靜下來。
而她與袁立聯手,編織那張絞殺大網,則在這滔天的風波掩護下,悄然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