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大食堂。
飯香菜美,熱氣騰騰。
梁渠一開腔,其餘師兄便知打的什麼主意,全放下筷子,想聽聽怎麼忽,咳,怎麼勸動佛門佛子。
「闖闖?」
「對,闖闖,咱們要入世修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所謂‘如是佈施,不住於相,福德如是,不可思量」。」梁渠道上一句現學的《金剛經》,「佛不是在強調,讓弟子去行動、去佈施麼?做和尚,尤其做有抱負的和尚,不要老打坐空想。」
「入世修行,自古懸空寺弟子皆有行之,廟中三年,廟外三年。大江南北,鄉野村鎮,名山叢林,去到寺廟外的時日,不比寺廟中少。」懷空婉拒。
「矣,中原溜達一圈哪夠!三年三年又三年,人生有幾個三年,你有慧根,入世修行,要去便去遠的,一步到位!」
「梁師兄,何處入世可一步到位?」
「元?」梁渠抬頭,「灶房裡頓悟完了?一上午沒見你人。」
幾個餐盤依次放下。
霜白素面蓋一圈素澆頭,素雞肥厚,油花之中,幾粒青豆點綴。
正是其餘真統鄯英、元一行人。
一個長桌可對稱容納二十人,勉強能坐下。
更往外的其它門派弟子端著盤子從過道里行經,顯然想靠近又不太好意思,生怕自己「討好過甚」,磨磨蹭蹭,最終去到其它桌上。
平日裡全住底下伏龍寺,講經了,好不容易能來上頭一趟,似乎仍有一層可悲的厚屏障。
嘩啦嘩啦吸麵條。
「適才出關,託梁師兄的福,性命修為略有增長,小有所得,感激不盡,唯恐無法報答。」
「不必客氣,真要感激,佛門有舍利,洞天庭有養劍葫蘆,你們樓觀臺有沒有什麼好寶貝,拿兩件出來便是。」
從小當道土,元自也不會被幾句調侃言語難住。
臉皮薄不出家。
「小子手頭的東西,於旁人有個三斤,於師兄您手裡不過半兩,哪能幫得到臻象,倒有幾枚平安符,來時從樓觀臺的玉樹上請下來的,表表心意。」
他從懷裡掏出一串紅繩,每個紅繩下掛一個小錦囊,錦囊裡有張硃砂小符。
梁渠接過紅繩,翻來覆去,沒從上面感受到什麼獨特。
「有什麼用?」
「祈福保平安。」
懷空介紹:「樓觀臺玉樹,枝白如玉,葉碧如翡,高百餘丈,亭亭如蓋,常有香火客人春節後來寫一祈福符,讓稚童拋到枝丫之上,求生活如意。」
聽明白了。
字面意義上的祈福。
梁渠手上這一串,有寫「平步青雲」,有寫「升官發財」,有寫「健康平安」,五花八門,質樸而美好。
「向師兄,一人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