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
馬蹄敲擊在寬敞的青石板路上,趙都安意氣風發,抵達皇城腳下。
守門禁軍下意識上前阻攔,待看到馬上之人模樣,露出見了鬼的神色:
“趙……趙使君?你不是該在……”
他想說,你不該在牢獄中麼?
或在公堂上受審,怎會突兀出現在這裡,好端端的,不見半點犯人模樣?
逃獄了?荒誕的念頭升起……
“呵呵,別廢話,本官有要事入宮稟告陛下,速速讓開。”
趙都安懶得解釋,丟給對方一個馬屁股,刷臉入城。
只可惜,皇城好進,但在宮城門口卻被攔下。
須耐心等人通傳,趙都安也不急,牽馬等待,守門的宮中禁衛頻頻看他,不知腦補些什麼。
這會,敞開的門洞裡,遠遠行出一輛馬車來,趙都安愣了下,好奇問:
“那出來的是誰?”
宮城內,外臣不可乘車。
可若說是宮內老皇帝留下的妃子們,或女官出行,馬車的制式模樣,卻又不像。
守門軍卒解釋道:
“今早,董太師入宮覲見,這會是出來了。陛下憐太師年邁,行走不便,特准許在宮內乘車。”
董太師?
“三公”之一,執掌翰林院的那位大學士?
險些和薛琳一家成為親家的那個當世大儒?
趙都安略感驚訝。
翰林院乃儲才之所,當年,承旨大學士幾乎是“宰相”的預備役。
不過後來衍變,如今與內閣脫鉤,但這位董太師的地位,仍不容小覷。
權力雖不大,但名望極高,是當今整個大虞文壇泰斗,其對聖人典籍的詮釋,是科舉學子必讀,不少文章詩詞,家喻戶曉。
可謂是當今天下,守著大虞朝“文脈”的第一人。
甚至有人稱,董太師是有可能在文道上封“亞聖”的存在……
不過,玄門政變後,因其站隊支援女帝登基,導致名望大大受損。
遭到許多文人抨擊,京城還好,但在遠離朝堂中心的“八王”地盤,遭致極多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