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撒丁王國與科西嘉幾乎是同時收到開戰訊息,雙方軍隊也在同一時間立刻進行了調動。
撒丁王國似乎是提前預料到了科西嘉王國的參戰,已經在撒丁島上部署了大量軍隊,在正式收到宣戰佈告之後這批軍隊也立即開始進行動員。
根據科西嘉軍隊的初步情報,撒丁王國在撒丁島上聚集的部隊總數很有可能接近一萬,而這個誇張的數字也證明了撒丁王國是抱著徹底吞併科西嘉島的野心參加到這場戰爭之中的。
畢竟在1744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被法蘭西與西班牙六萬聯軍入侵的撒丁王國,其舉全國之力也不過是拉出了一支兩萬餘人的正規軍。
雖說撒丁國王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一直在進行擴軍備戰,但這部署在撒丁島上的近萬軍隊,也大機率是整個撒丁王國三分之一的常備軍兵力了,這支部隊毫無疑問是撒丁軍的絕對主力。
而科西嘉軍隊的高層們在商議過後也一致同意將國防軍主力調遣至南方的博尼法僑,用以防範撒丁軍隊渡過海峽向北入侵科西嘉,因為已經有情報顯示數量不定的撒丁軍隊正在撒丁島北部集結。
不過,針對這一部署方案,法蘭西駐科西嘉守備部隊的指揮官塞律裡埃少校卻表示了強烈反對。
他認為敵軍在撒丁島北部集結的動向很有可能只是一個佯攻的假象,目的就是吸引科西嘉軍隊的主力。
這樣一來,首府阿雅克肖就必然會防備空虛,留守在阿雅克肖的也將只有他手下的守備部隊以及用於維持城市秩序的中央憲兵團,一旦撒丁軍隊從海上直接向阿雅克肖發起登陸攻勢,單憑這部分兵力恐怕很難阻擋。
至於首府阿雅克肖淪陷的後果,那毫無疑問是災難級的。由於國防軍主力全部駐紮在南方的博尼法僑,阿雅克肖的失守就意味著整個科西嘉中部與北方的直接淪陷,死守在博尼法僑的科西嘉軍隊也將沒有任何戰略縱深可言。
這還僅僅是出於戰略層面的考慮,如果再考慮上阿雅克肖作為科西嘉首都的政治含義,這座海港城市的重要性無疑是不言而喻。
但國防軍的高層軍官還是認為這位法軍將領的擔憂是完全多餘的。依照他們過往的經驗,撒丁軍隊入侵科西嘉時基本都會嘗試渡過海峽以奪取重鎮博尼法僑,還從未發起過海上攻勢。
畢竟在國防軍高層看來,撒丁王國的海軍實力並不比科西嘉好到哪裡去。
儘管他們的法理首都是撒丁島的卡利亞里,但實際首都位於都靈的撒丁王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內陸國家,他們也是為了貿易需求才強行從熱那亞共和國索要了一小段狹窄的出海口,這一小段海岸線自然不足以支撐撒丁王國建立一支龐大的艦隊。
至於撒丁島,撒丁王國得到這座海島至今也不過四十年的時間,王國內部也只是將撒丁島當作一個距離較近的海外殖民地與貿易基地罷了,並沒有依託撒丁島加強海軍的實力意思。
而且撒丁國王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也的確並不注重海軍,他的軍事重心還是放在加強陸軍實力,以此在本土上抵禦法蘭西奪取薩伏伊的野心。
而針對國防據高層對撒丁王國海軍實力的分析,塞律裡埃少校也一再強調,這場戰爭中撒丁王國極有可能會得到大不列顛的援助,或許英國會將一些戰艦暗中租借給撒丁王國使用。
但國防軍高層並不認可塞律裡埃少校的意見。他們認為英國既然已經與法蘭西達成了不干涉義大利的雙方協定,那必然就不會支援撒丁王國對科西嘉進行海軍入侵了,這場戰爭純粹就是幾個義大利邦國之間的內鬥,不會有其他大國的參與。
而塞律裡埃少校的擔憂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出自法國人對英國人的天生仇恨而已。
作為客將的塞律裡埃少校自然無權干涉科西嘉軍隊的調遣,他也只得無奈地接受了科西嘉軍隊主力開赴至博尼法僑駐紮。
這位少校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下令自己的守備部隊加強警戒,並時刻保持與科西嘉海軍的溝通聯絡。